江南水乡水系发达、纵横交错,高低篷船在当时得到广泛应用
发布: 2020-03-19 10:12:33
“摇啊摇,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,外婆给我吃糕糕……”。这首儿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伴随着乌镇区域每位儿童的成长,大家耳熟能详,摇的就是当年作为代步工具非常普遍的高低篷船。在那些飞机、高铁、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没有普及以前,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,江南水乡水系发达、纵横交错,摇橹船在当时得到广泛应用,在当地的水上交通运输中挑起大梁。它不同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乌蓬船,外形、做工均有不同,最主要的它是用橹摇来推动船舶前行,而不是用桨划的。
乌镇景区市河内行驶的摇橹船
从历史上看,高低篷船按形态区分有两种,即分为有棚船与无棚船,有棚船又可分为航船和艄棚船,主要用于客运或运送货物。摇船用的木橹是由三块木料拼接成的弯橹;船的顶棚安装在船舱的木架子上,有的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,也有的是木质结构等,中间还有小窗户;木船的中舱和尾舱顶棚是分别制作,有高低棚之分,做工十分讲究,主要是考虑外出时遮风挡雨和居住时的功能。另外一种是无棚船,民间称之为赤膊船,早先主要是运送农产品和农用耕作所用,如卖茧售粮、清理河道淤泥等。